成语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成语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成语示例:~,乃臣子之责。
◎明·郭勋《英烈传》第三回
成语解释: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须是先理会光明正大底纲领条目。”
成语示例:大仙是~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成语解释: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成语解释: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成语出处:《元史·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成语示例:我想做了武将,固当~。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16回
成语解释: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成语解释: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成语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成语出处: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成语示例: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成语解释: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成语示例: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公尔忘私的气概。
◎鲁迅《两地书》九
成语解释: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现在是四更时分,彭、刘、杨三位,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
成语解释: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