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
成语出处:明·何景明《中林之棘》诗:“岂不是思,进退维亟。”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同“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明·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成语解释: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同“进退维谷”。
成语出处:《晋书·殷仲堪传》:“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惟谷。’”
成语解释: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成语示例:其稍畏名义者,则包羞闵默而有~之忧。《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
成语解释:指两可之间。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成语解释: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
成语示例:纣王沉吟不语,心下煎熬,似~,进退两难。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
成语解释: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成语解释:犹言进退两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甘受些饥寒苦楚,怎当的进退迍邅。”
成语解释: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后汉书·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成语示例:~,两无所容,此可谓调和者之戒矣。
◎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成语解释: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同“进退维谷”。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