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名称:摩擦性失业(-)
- 组成汉字:摩、擦、性、失、业
- 成语解释: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摩擦性失业-简介 在实际劳动力市场上,失业率总是围绕自然失业率波动,原因之一是工人寻找最适于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即摩擦性失业,它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 因为经济总是变动的,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必然不可避免,即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现状背景 2009年8月18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表示,截至2009年7月1日,教育部统计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68%,和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表示,中国就业主要的矛盾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这种长期存在的矛盾,对高校毕业生来说结构性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摩擦性失业。 于法鸣介绍说:“学校里学的专业有些是和市场不接轨的,这种情况下多数出现的就是摩擦性失业。现代社会提倡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最好是专业对口,但是有些专业对不上口也不能死抱着不放。摩擦性失业在市场经济国家是非常正常的。国家于2009年正式推出‘三年百万见习计划’,就是用三年的时间吸纳一百万高校离校以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没有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可以吸纳他们到见习岗位上来。见习时间1般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见习期间由地方政府和见习单位提供基本生活补贴,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摩擦性失业-特点 摩擦性失业的特点是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失业期限较短。 摩擦性失业-成因 摩擦性失业是由国家经济制度的动态结构造成的。它的规模决定于失业工人和他寻找工作碰到一起时所遇到的结构上的困难。这种结构上的困难,主要是指缺乏就业机会的信息,缺乏就业的知识,以及缺乏迅速移动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摩擦性失业也和工人自由寻找新工作和随意变换工作有关。在自由经济中,摩擦性失业是一种经常性的失业,并非周期性的。 也有有研究认为,中国的地区竞争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这种类似锦标制度的“晋升”博弈最终会导致
相关成语大全(汉字:摩 、擦 、性 、失 、业 )
摩擦性失业其他相关